颐和园之名,取意颐养冲和,在清漪园时期,就是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帝王的休闲游观之所。至年园内重建,多数器物延续了作为室内陈设的功能,少量铜器被“样式雷”传人以一定规律设计并陈放在重要庭院及廊道两侧,当作装饰性景观,配合建筑主体的等级与功能,展现出特色鲜明、风格迥异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园林博物馆举办的《园说Ⅱ——颐和园建园周年文物特展》中,有一件重器——铜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此觚形大瓶为一对,根据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样式雷”手绘图稿《颐和园万寿山内仁寿殿排云殿玉澜堂乐寿堂留佳亭鱼藻轩等各处露天陈设添安石座图样》所示,它们曾摆放于仁寿殿南侧配殿前,编“万”字五十三号,称为古铜鎏金螭虎瓶。
铜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大瓶的制作年代为明万历时期。其造型明显仿自商代青铜觚,上下呈喇叭状,腰腹鼓出,中空无底。器身可分为三部分,皆为满饰,通体鎏金。上部以云纹为地,两端各饰一周蕉叶纹。正中填“寿”字纹与“卍”字纹。左右耳铸两只螭虎。螭虎盘绕向上,整体作爬行状,双目圆睁,直鼻平嘴,一角后卷。腰背拱起,四爪向外侧伸展,尾细长、弯曲,顶端分为两叉。中段依然以云纹作地,两端饰双层蕉叶纹。
左右耳铸两只螭虎螭虎细部突出处饰浮雕兽首,怒目横眉,鬃发卷曲。
浮雕兽首器身下端饰大面积缠枝纹,中间又饰灵芝形植物。底部外侧有款“万历年造”。
器物的铸造风格为典型明代仿古铜器,取商周古物之形貌,又有别于前朝,在材料、纹饰方面另辟蹊径,展露出时代特色。而实际上,这类仿古器物早在北宋徽宗时已大规模流行,到了明宣德年间,为恢复礼制,达到政治目的,宣宗敕谕工部尚书等人仿照《考古图》、《博古图》所记载商周青铜器的外形与铭文重新铸造,大规模仿制古器的风潮再次兴起。此次风潮中,仿制的器型和纹饰更加偏向明人的品位与风格,进一步推动青铜器由高贵的“权力象征物”转变为纯粹的陈设器皿,比起国之重器,更适合观赏雅玩。
明万历年是一个由盛转衰的时期,明神宗在位前十年,李太后代为听政,张居正主持变法,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明王朝出现短暂的复苏,史称万历中兴。此时,手工业与铸造业于宣德相比,虽盛景不再但依旧繁荣。仿古风气无处不在,瓷器、玉器、铜器都有所涉。这件大瓶便承袭了仿古遗风,构思巧妙,华美而不失气势。浮雕螭、狮雕琢细腻,栩栩如生,展示出震慑之感。通体鎏金,使色泽更加亮丽;纹饰饱满,层次分明,愈显工艺精湛。
及至清代,以铜器作为装饰的情况只增不减,其中皇家园林的陈设规模最大,类型最多。据“样式雷”图样显示,颐和园中共有件可移动露天铜器,器形涵盖鼎、簋、尊、觚、罍、甗、鬲、炉、钟、鼓等,年代从商、周至明、清,可谓集园中珍藏之精华。陈设摆放的形制、位置、排列方式皆有讲究——器物与院落整体相互呼应,陈设效果符合建筑主体的规格与品级,符合园林营造的主题与氛围。
颐和园万寿山内仁寿殿排云殿玉澜堂乐寿堂留佳亭鱼藻轩等各处露天陈设添安石座图样(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
铜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及石座样式雷图(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藏)
仁寿殿放置铜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的石座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设计陈列在颐和园政治活动中心——仁寿殿院内,主要有两点因素:其一,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的中国古代铜器的文化内涵之一——等级制度。在生产力低下的奴隶制社会,铜器冶炼比较困难,产量很少,只有贵族才能享用。这种对身份的隐喻在晚商到西周时期继续发展,使部分铜器成为决定贵族权力与等级的代表物。封建王朝延续并发展了铜器的政治涵义,以严格的用器制度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设计者正是在此基础上,将体量巨大,气势磅礴的螭虎云纹瓶安排于仁寿殿。其二,大瓶的主要纹饰“螭”是古代神话中的龙之子,象征力量、权势,只有王者才能使用。故器物造型、纹饰与建筑功能完美结合,营造出仁寿殿的庄严意境,展现了皇家风范,象征着政权永固。
其二,清代皇家营造,是在遵循传统文化的基调下,运用寓意丰富、形式多样的图案和造型,将代表的内容进行串联,使单一的器物表现出丰富的层次,形成严谨、有序又各具特色的庭院氛围,构造出以福、禄、寿、喜为主题的园林景观。鎏金万寿螭虎云纹瓶的纹饰中包含了诸多祝福的寓意,如“卍”字、寿字、狮子、云纹,各自代表一定的意义。“卍”字来自古代印度宗教,译为“吉祥万德之所集”;“寿”字有祝福长寿之意,是清宫中最常见的装饰用语;狮子本不生活在中国,随着佛教传入后,作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被人们奉为灵兽,有避邪护法的作用;云纹寓意祥瑞之云气,代表喜庆、幸福。灵芝蔓草也常常被人们视为吉物。众多意向融汇于此,合称吉祥如意,延年长寿,寄托了统治者追求事事完满的美好愿望。
古人云:“陈设之与殿堂,有如内脏之与躯体。合则两美,分则两伤。”清末民国,时局混乱,因受战争影响,各处的铜器陈设被迫与展陈环境分离,一部分收入颐和园内加以保存,一部分流散各地,再难寻回。近些年来,经过多方合作,研究人员终于从“样式雷”图稿中确定了铜器陈设的具体位置,并锁定部分文物。如今,这些文物逐一亮相,以实物诉说历史,旨在拉近人与物之间的联系,使观众正确认识文物的价值,展示颐和园年独特的宫廷文化与营造艺术。
*图文版权归颐和园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