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万寿山景区佛香阁以及周边景区,颐和园
TUhjnbcbe - 2022/9/8 8:04:00
刘军连出诊时间 http://m.39.net/pf/a_9392527.html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方人讲普通话!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南方人小熊!因为颐和园历史内容太多了,所以分成3个部分介绍。今天主要介绍佛香阁以及周边景点!

首先,我们来到位于万寿山东麓的紫气东来城关,城关上的南北题额均出自乾隆皇帝的御笔。南面题额“紫气东来”出典于老子过函谷关的故事。函谷关令尹喜看到东方有紫气缓缓而来,知道将有圣人从此经过,便沐浴更衣准备迎接,第二天果然老子骑着青牛姗姗来到。“紫气东来”四字既包含了祥瑞之意,又点明了城关的地理位置。

颐和园平面图

紫气东来

北面题额“赤城霞起”出典于孙绰《游天台山赋》中“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一句。“赤城”位于浙江台州天台县北,“霞起”是指天台山一带石壁呈红色,状似红霞。在清漪园时期,城关北面的山坡上也裸露着一片赭红色的山石,每当旭日东升,阳光洒落在这些山石以及城关上,其景色极有赤城霞起的韵味。

赤城霞起

接下来,我们来到了颐和园中的长廊,这条长廊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全长米,共间,是我国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游廊。长廊不仅把山边湖畔的众多建筑和谐地连缀在一起,而且是万寿山景区和昆明湖景区间的巧妙过渡。走在长廊内,左右的风景步移景换,令人应接不暇,还要不时举头欣赏梁枋上精美的彩画,造景处理得十分巧妙完美。

颐和园长廊

颐和园长廊

长廊内共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苏式彩绘余幅,蜚声中外。彩绘题材大致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类。山水画的内容主要是写生江南风景名胜,乾隆皇帝每次南巡,都把如意馆画师带在身边,见到优美风景和别致建筑,就命画师绘制成图,修建长廊时,便按比例画上去,其中有关西湖风光的就多达幅。花鸟画的内容以历代流传的“吉祥图案”为主,如百花之王、岁寒三友、百鸟朝凤、喜鹊登梅、连年有鱼等。人物画的内容取材于我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神话传说、诗词典故、戏曲戏文等。这些彩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年长廊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全球画廊之冠。

颐和园长廊壁画

颐和园长廊壁画

我们现在位于长廊的入口邀月门,它是颐和园中宫廷区与风景区的过渡和衔接。长廊中建有四座观景亭,自东至西分别为留佳亭、寄澜亭、秋水亭、清避亭,它们象征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留佳”是美景常驻之意,“寄澜”是寄情感于波澜之意,“秋水”源于唐代诗人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诗词意境,“清遥”是视野深远、一望无际之意。此外,长廊中还连接着对鸥肪和鱼藻轩两座敞轩,它们一东一西,互为对称,都是北接长廊,南面临水处建有码头,供帝后游湖时上下船用。长廊的终点是石丈亭,得名于院内著名的“丈人石”。宋代著名书画家米带爱石成癖,他做濡须太守时,听说附近河边有奇石,忙命人移到府内,见到奇石后,他立刻摘帽脱袍,跪拜石前,呼为石丈。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时,在院中放置了一块精美的太湖石,并借用这个典故将院子命名为“石丈亭”。

石丈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长廊,边走边欣赏长廊彩绘与湖光山色。长廊我们已经游览了一半路程,现在到了排云门前的空场,一会儿我们就要从这里登上万寿山,去俯瞰昆明湖全景。我们眼前这座牌楼是万寿山前山中轴线建筑群的起始建筑,它的北面额题为“云辉玉字”,是云霞宫殿交相辉映的意思,南面额题为“星拱瑶枢”,是群星环绕北极星的意思。

星拱瑶枢

排云门外东西两侧对称地安放着十二块形态各异的太湖石,由于它们的形态神似十二生肖动物,因而得名“十二生肖石”。过去官场官员升座后,衙署依此参拜,分列两旁,称作“排衙”,十二生肖石的平面布局形如其制,所以又被称为“排衙石”。

穿过排云门和二宫门,我们来到了排云殿,“排云”二字出自晋代郭璞《游仙诗》中“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一句。这里最早是明代圆静寺旧址,乾隆皇帝为其母孝圣皇太后钮衬禄氏庆祝60大寿时,在圆静寺旧址上建造了大报恩延寿寺,年被英法联军焚毁。重建颐和园时,将这里改建为排云殿,作为慈禧太后在庆寿典礼上接受朝拜之所,如今殿内陈设多为慈禧太后70岁生日时接受的王公大臣们进献的贺礼。

现在我们终于到达了万寿山前山的中心建筑佛香阁,佛香阁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依照原样重建,为八面三层四重檐攒尖顶,高约41米,内部由8根铁梨木大柱支撑。一层石台上最早供奉一尊木雕大悲菩萨,后毁于英法联军之手。光绪年间供奉一尊贴金塑像接引佛,又毁于“文革”之中。年,将长期封存在鼓楼西大街弥陀寺内的一尊明代千手千眼观音铜像移到此处。

佛香阁

佛香阁

佛香阁东侧的佛教建筑群名为“转轮藏”。正殿是乾隆年间仿浙江杭州法云寺华岩阁而建的两层藏经楼,其东西各建有一座两层配亭,亭内安设八面六层的木制转塔,木塔上面供奉有数十尊佛像以及铜钟、经书等,塔下设有机关,用力推动可使上下贯通的木塔旋转。每当帝后到此礼佛时,用手轻扶转动的木塔,便表示诵读了塔上的全部经书。藏经楼前立有“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石碑正面刻着乾隆皇帝御笔“万寿山昆明湖”六个大字,背面刻着乾隆皇帝所写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刻着乾隆皇帝吟咏湖山的诗词。

佛香阁西侧的主要建筑是宝云阁,宝云阁建于乾隆年间,全部构件都是铜锡合铸而成,重约吨,由于采用亭式建筑结构,所以人们习惯将其称为“铜亭”。清漪园时期,这里是帝后诵经拜佛的地方。年,宝云阁虽然在大火中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阁内除了一张铜供桌外,其余所有陈设都被洗劫一空。

宝云阁

佛香阁后面是众香界琉璃牌坊,牌坊正面题额“众香界”,背面题额“祗树林”。穿过琉璃牌坊,眼前这座大殿名叫“智慧海”。智慧海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外形仿木结构建筑,实际全部采用琉璃砖瓦和石料建成的二层“无梁殿”。佛殿外墙壁主要用黄绿两色琉璃砖装饰,其间镶嵌了尊琉璃小佛。殿内原供奉有大小佛像40多尊,后因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抢劫和毁坏,仅剩现存的几尊铜像。

智慧海

下了万寿山,我们沿着长廊继续向西前行。左侧这组建筑群名为“听鹂馆”,是乾隆皇帝专为其母看戏建造的,内设小戏台,“听鹂”形容优美的戏曲和音乐。光绪年间在原址重建,作为慈禧太后驻园期间看戏之所。年德和园落成,听鹂馆小戏台在规模档次、音响效果等方面都无法与德和园大戏楼相媲美,况且德和园距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仅百米之遥,因此听鹂馆小戏台便闲置不用了。年以后,重新装饰一新的听鹂馆被辟为餐厅,先后接待过国内外许多名人政要。

听鹂馆

画中游是颐和园中重要的点景建筑,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的西部,包括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画中游、湖山真意等建筑,是一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因为这里的建筑倚山而筑,视野非常开阔,而且循廊观景,宛如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画中游的中央为八角两层的楼阁,而这处名叫画中游的建筑,还传说是乾隆皇帝因梦而得。

画中游八角两层楼阁

我们现在已经走到了长廊的终点石丈亭,在石丈亭对面的湖中,便是著名的石舫。石舫全长36米,船体是用大块青石雕砌而成。清漪园时期,舱楼为中式木结构。光绪年间重修时,模仿西洋明轮的式样,在石舫两侧添加了两个石造机轮,并将舱楼改建为雕花屋顶,门窗上镶嵌了特制的彩色玻璃,舫内地面铺满西洋花瓷砖。同时将石舫命名为“清晏舫”,取“河清海晏”之意,希望大清朝天下太平。

清晏舫

清晏肪是帝后品茗、欣赏湖景以及放生的地方。在《荀子·王制》篇中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论述,唐代魏征曾借用此言来劝谏李世民。乾隆皇帝在园中建造石舫,是把这个典故形象化,一方面勉励自己和告诫子孙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同时又寓意大清江山如同磐石一样坚固,无覆舟之虑。

各位,今天就带大家了解到这里,接下来会带大家了解颐和园最后一章《昆明湖景区》,希望大家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寿山景区佛香阁以及周边景区,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