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图编辑
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我一介凡夫俗子,因为某种机缘来到了首都北京工作,而且一晃就是十载春秋。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几乎走遍了北京的大街小巷,游览了数不尽的山水田园,领略了厚重的历史人文与民俗风情。北京的风水宝地,帝都气象,令人膜拜;北京的稀世珍宝,价值连城,让人乍舌;北京的国宝大师,文韬武略,教人敬慕;北京的能人异士,本领超凡,使人佩服;北京的文化,博大精深,引人沉思。有时想想,北京作为帝都宝地,处处皆有“奇珍异宝”,自己有幸到北京工作,可不就是“寻宝”来了么?!
搜图编辑
我到北京的名胜景区寻宝。提起北京的名胜景区,嗬!那可多了去了,只好用一个成语比喻——不胜枚举。天安门、故宫、长城、圆明园、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举世闻名。人民大会堂、毛泽东纪念堂、国家博物馆、鸟巢、水立方、中国尊、央视大楼等,自不必说。皇族故居、恭王府、总统行辕、总理故居、双清别墅、曹雪芹故居、李大钊故居、鲁迅故居、茅盾故居等,大家耳熟能详。这些名胜古迹、文旅景区、旧府故居,或庄严、或威武、或时尚、或亲和,呈现首都风貌,讲述名人轶事,见证历史今昔。说到北京的著名景区,颐和园绝对是亮点。坐落在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前身为清漪园,占地面积达公顷,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其间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20余处,共有楼、台、亭、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多间,古树名木余株。其中佛香阁、长廊、石舫、苏州街、十七孔桥、谐趣园、大戏台等都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代表性建筑。颐和园是中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是中外举世罕见的园林艺术杰作,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日里散步或周末休息时,我曾多次来到单位公寓附近的颐和园,从南如意门进入,沿着昆明湖抵达颐和园深处,尽情领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观和境界。皇家园林的恢弘富丽,山水自然风光的旖旎,江南俊秀与北国壮丽的融合之趣,让我领悟着和而不同的道理,也由此联想到共同富裕的意义。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名胜景区里寻到的“至宝”,不是王侯将相的府邸和恢弘的皇家园林,而是其承载的历史发展规律与存亡兴衰之道。
搜图编辑
我到北京的部委大院寻宝。据专家研究,历史上的“北京文化”以三种文化为主要代表:以帝王为主体的宫廷文化,以官僚士人为主体的士大夫文化,以平民百姓为主体的市民文化。新中国成立以后,最能代表北京城地域文化特征的,无疑就是“大院文化”和“胡同文化”了。北京人“东富西贵”的说法流传甚广,因为清末东城区多商家,西城区多王府。新中国成立后,“西贵”的传统在北京城延续下来,大量的党政机关、部委局办、科研院所和军队大院在京城西部区域兴建起来,由此发展演化出北京独有的“大院文化”。北京同胞往往把中南海叫“海里”,把玉泉山叫“山里”,把杏林山庄叫“庄里”,把国家部委叫“委里”“部里”,称呼通俗而亲民。北京的大院都较为独立,大院四周被围墙圈着,重要的大院有解放军持枪守卫;次要的大院有武警哨兵把门,而且大门一侧设有传达室,专门负责审核登记出入人员;至于一般的大院,则由保安值班。北京许多单位的大院,不仅是办公重地,还兼顾生活娱乐,有自己的食堂、澡堂、商店、医院、学校、体育场、俱乐部等,而且大多数是有福利性质的,社会功能一应俱全。这些“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大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多达2.5万个。置身北京,加之当年我在著名经济学家、“中国创意产业之父”厉无畏先生治下从事秘书工作和智库优化研究工作,自然就有了与党政军机关首长和部委局办的头头脑脑们接触的机会。仅我们主办的一次优化论坛就有三位副国级领导人参加,常年担任顾问或副会长的省部级领导有十几位,至于智库专家和著名经济学家就更多了。由于这种天然的政治资源优势,我在工作中结识了多位老革命、老将军、老部长、老省长、老专家们,每每到他们家中登门看望、拜访请教或小酌对饮,颇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在知识、精神、事业和生活诸多方面,令人深受教益。由于工作原因,我在玉泉山和杏林山庄结识了警卫连指导员和的老乡“管家”。在军队干休所大院,我有幸看望伟大领袖毛主席当年的警卫队长陈长江前辈并聆听红色故事。在中央党校大院,我为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厉无畏先生对接沟通其专著《文化资本论》出版事宜。在国防大学大院,我向将军诗人李殿仁先生汇报创作成果并邀请他为家乡题写诗文。在国管局老干部大院,部长作家解思忠先生为我讲解人生命题并馈赠书法作品。在新华社大院,辞赋大家闵凡路先生向我签赠个人文集和《中华辞赋》新刊。在总后勤部大院,军旅名家王宗仁先生为我深情撰写序文.....他们艰难的经历、奋斗的精神、渊博的学识、谦逊的修养,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部委大院寻到的“至宝”,不是身居高位、一言九鼎的达官贵人,而是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志恒精神。
搜图编辑
我到北京的高等学府寻宝。可以说,北京的名校学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里汇聚了全国最好的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名校比比皆是。尤其是北大、清华两所高等学府,建校百年累计培养出的国家领导人、“两弹一星”元勋、两院院士、专家教授、科学家、实业家、文学艺术家等各界杰出人物,可谓英才辈出,灿若群星。这些冠以“双一流”“”“”名衔,集万千恩宠于一身的高等学府,对天下学子有着太强的吸引魔力,他们寒窗苦读十年也未必能够梦圆。但人在北京,还是有机会走进校园,或者与已经圆梦的乡友师生们进行交流,如果机缘所至,还能在名校里交到一些朋友。就说我吧,清华有热情朴实的程大姐,北大有以诚相见的张小弟,北师大有厚道本份的陈同志,首师大有气质儒雅的黄兄长,大家时常通话联系,畅谈乡情友谊,偶尔小酌几杯,也不失为一种乐趣。每每我受邀到美丽的校园里漫步参观,聆听教授们亲切地授课,品味学府里的名言哲语,内心瞬间安静下来,脱离尘世一般。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高等学府里寻到的“至宝”,不是宏伟气派的大楼,而是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大师,以及大师们用心血写就的道德文章。
搜图编辑图片不够清晰更换图片
医院寻宝。毫无疑问,北京拥有全国乃至亚洲最权威、最优质的医疗机构,医院林立,医院就有近百家之多。尤其是综合实力排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更是声名远播,患者趋之若鹜。医院里,医学泰斗、国宝级专家、博士导师、心脏权威、心血管克星、肝胆圣手等等,可谓高手如云,人们奉若神明。也有一些地方的小干部,医院查体、看病,把这里的“黄牛”视若珍宝,因为他们的“关系”广泛,“门路”畅通无阻,挂号、检查、开方、治疗、取药、住院,妥妥的“一条龙”服务,有的甚至连挂号都不用,能直接去科室找大夫瞧病。更有牛逼者,能绕过所有的环节,避虚就实、直奔主题,着实令人叹为观止。但以我个人的亲身经历而言,医院的管理还是非常规范的,绝大多数医生还是敬业负责的,远没有外界流传的那么夸张。后来我知道,医院里寻到的“至宝”,不是科技高端、价格惊人的先进机器,而是救死扶伤、抚慰病痛的国之大医。
搜图编辑图片不够清晰更换图片
到北京的街巷胡同寻宝。因为北京坐拥都城、皇城、宫城,其胡同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深受宫廷文化、贵族文化的影响,从居住到出行、从着装到饮食、从习惯到爱好,都能从中找到宫廷文化的影子。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前门大街,既传统又时尚的王府井大街,百年老字号店铺林立的大栅栏商业街,京城美食饕餮盛宴集中的簋街,碧水烟波与富贵神韵交融的什刹海酒吧街,汇聚五四海精品茶文化的马莲道茶叶一条街,珠宝玉石与文玩工艺品交相辉映的潘家园古玩街和琉璃厂文化街......漫步北京的大街小巷,让人乐在其中,陶醉不已。尤其是北京的一条条胡同,更是不可小觑。那里与紫禁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珍藏着老北京的文化密码,记录着大首都的前世今生。胡同里的一院一屋,见证历史人物的雪雨风霜;房子上的一砖一瓦,定格着古今家庭的阴晴圆缺。如果让我推荐北京的胡同,我首选南锣鼓巷,也曾先后10多次去那里“探密寻宝”,并为此写了一篇文化散文,发表在《海外文摘》,还得到了一些北京朋友和外地文友的吹捧。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街巷胡同里寻到的“至宝”,不是见证历史的胡同文化,而是其承载的家国情怀与初心使命。
搜图编辑
我到北京的驻华机构寻宝。据公开资料所知,北京现有外国驻华使馆、领事馆余个,分布的三个使馆区均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建国门、三里屯、亮马桥附近。在北京的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有近30家。北京已同70余个国家的近百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此外,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强企业近60家,高居全球第一。置身北京这些寸土寸金之地,你会觉得自己瞬间高大起来,因为此刻你与祖国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果有工作需要,你还会与这些来自世界各国的代表人士展开对话交流与合作,你的一举一动展现着国人的风采,你的形象代表着国人的形象,你会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自豪。这些年,我因公陪同首长去过多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也曾接待过一些国家的商务参赞、文化参赞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工作人员,亲身体验了新奇有趣的异国文化和风俗,进一步领悟到民间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驻华机构里寻到的“至宝”,不是新奇有趣的异国文化,而是基于平等尊重的文化自信与互信修睦。
搜图编辑
我到北京的饭店会馆寻宝。改革开放前,北京饭店、前门饭店、新侨饭店、和平饭店、民族饭店、六国饭店、西苑饭店、香山饭店,号称北京的“八大饭店”,均为北京市政府管理的事业单位,饭店职能主要是负责中央和北京市的会议接待任务,当时原则上不接待社会散客。随着时代的发展,北京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有餐饮机构发布了北京十大人气饭店(餐馆),单是烤鸭店就有四季民福、全聚德、便宜坊、大董等,正宗的京菜馆有鸿宾楼、那家小馆、拾久、小吊犁汤等,还有火爆的特色餐馆丰泽园、东来顺、烤肉苑、烤鸭店、宏源南门涮肉、都一处烧麦等。如果想品尝其它地方的餐饮特色,北京照样可以满足你的味蕾:全国23个省、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都设有驻京机构,几乎都有以本域名称命名的“某某大厦”,在这些大厦里就有不同风味、特色各异的招牌菜,让你足不出京就可遍尝我国的八大菜系。
当然,作为一名山东人,我最喜欢的还是鲁菜。曾有一位外地到山东任职的领导,在北京的一次闭门会议上,调侃地把鲁菜的特点总结为“四个乎乎”(黑乎乎、油乎乎、咸乎乎、粘乎乎),我认为该说法过于夸张,而且没有准确全面地道出鲁菜的特点,也借此机会做一个简单地科普:鲁菜是历史最悠久、技法最丰富、难度最高、最见功力的菜系,是我国传统八大菜系之首。鲁菜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很早就形成了完备的烹饪体系,因为距离中原政权中心最近,鲁菜天然具备登堂上殿的条件,因而鲁菜亦有“宫廷菜”之称。早在2年前,山东人孔子就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文化精髓。我们今天所说的京菜,就是由当年的清代皇家宫廷菜演变而来,而宫廷饮食是以山东菜、苏杭饮馔和满族的固有饮食为主,并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环山傍海的家乡山东,造就了鲁菜的包罗万象。济南菜的火候、胶东菜的海鲜、孔府菜(鲁西南菜)的豪华,融合组成了鲁菜的金字招牌。身为山东人,那位“四个乎乎”的说法有些以偏概全,自然不能赞同,因为我毕竟比他吃过的鲁菜多、时间久,我倒觉得可以把鲁菜的特点概括为“纯乎乎、鲜乎乎、香乎乎、美乎乎”。说“纯乎乎”,是指鲁菜讲究质地精良、突出天然本色;说“鲜乎乎”,是指鲁菜精于制汤、调味讲究咸鲜纯正;说“香乎乎”,是指鲁菜善烹海味、爆香满满;说“美乎乎”,是指鲁菜不仅精细、讲究,更有一套内在的规矩礼仪,给人以尊重和美的享受。
搜图编辑
言归正传。北京的许多饭店之所以称为“大饭店”,不仅说的是规模大、名头大,更重要的是有大牌厨师,“大厨”接触的是大人物、见过的是大世面,人也自然成了大招牌。在北京的饭局上,每天有形形色色的人物登场,每天上演着异彩纷呈的故事。但凡有层次和文艺范的饭局,宾客中往往少不了影视演员、专家教授、书法大师、国礼画家、易经高人、朗诵诗人、曲艺家和舞蹈歌者,而且很多都有“国字号”头衔,其才貌形象、艺术水准,令人自愧不如。当然,在一些社会饭局上,有时也避免不了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行为艺术家”滥竽充数。此外,北京的会馆更是深不可测。北京的大多数会馆是不对外的,所以也叫“私家会馆”,身无常物的凡夫俗子是不能进去的,得是有实力、有身份、有地位者方有资格,入私室、聊私事、谈私密,讲的就是这个派头,要的就是这种神秘感。如果得遇北京这些大厨们、私家会馆的主人们,讲起他们身上的故事,怕是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后来我知道,自己在北京饭店会馆里寻到的“至宝”,不是做菜待客的大人物、大世面和大神秘,而是做事兴业的大格局、大追求和大匠心。
我到京内京外同胞的朋友圈寻宝。科技迅猛发展和网络发达的今天,一部手机便知天下事,人们从起床睁开眼的那一时,到睡觉合上眼的那一刻,似乎都要习惯性地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