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买卖街复原图
苏州街店铺
苏州街
同乐园买卖街旧址
香山买卖街遗址
◎户力平
年底,以历史上“圆明园买卖街”为蓝本的“拾光买卖街”开街了。
所谓“买卖街”,也称“宫市”,是清代皇家园林中仿照民间街景兴建的商业街。历史上“三山五园”地区曾有过七条买卖街,分布于畅春园、圆明园、静宜园和颐和园。那这些买卖街具体位置何在?曾有怎样的繁华?而今又有哪些遗迹可寻呢?
历史溯源
买卖街与苏州街有别建筑之格局有所不同
其实,所谓的“买卖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商业街,而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营造的一种特殊的世俗闹市,也就是供皇帝和后宫妃嫔们感受民间生活而逛街行乐的场所。街上的店铺、商号、茶肆、客栈大多依照民间井市的样式构建,可谓应有尽有,使人真好像置身于繁华的井市之中。
通常将乾隆皇帝南巡,即乾隆十六年(年)前,以北方传统市肆格局为主兴建的商业街称为“买卖街”。而将乾隆皇帝南巡后仿照江南苏州市肆格局兴建的商业街称为“苏州街”,也泛称“买卖街”。
御园中为什么要设买卖街呢?其说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因皇帝每次出行,老百姓都得回避,店铺关门,不见街市景致。在皇家园林中设个买卖街,皇帝可以体会些民间闹市的生活意趣;二是长期生活在禁苑的后妃宫眷、阿哥公主们几乎与世隔绝,有了买卖街,他们才能有机会感受一下老百姓逛庙会、赶集市的乐趣。
苏州街,即仿照江南姑苏街市,在北京皇家园林中修建的街市。据考,苏州街的原型是古代苏州城西北部的山塘街。“三山五园”地区的苏州街,均建于乾隆十六年,即弘历下江南之后。
买卖街“开街”的时间并不固定,每次“开街”多是帝后驻跸之时。开市时两个太监抬着一面大铜锣,沿街而行,一边敲一边喊“开市啰”,各家店铺的“掌柜子”听到锣声立即“开门迎客”,繁闹一时。“闭市”时则是太监抬着大铜锣,再次沿街而行,一边走一边敲锣喊“闭市啰”,“商家”听到锣声及叫喊声便纷纷“闭市打烊”。
嘉庆时期,由于政府财政不断吃紧,嘉庆帝下旨罢去了“三山五园”中买卖街的商业活动。咸丰十年(年)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等西郊御苑时,这些买卖街多被毁坏,此后逐渐消失。
畅春园
买卖街仿照江南市肆风格苏州街大致走向尚可寻找
北京清代皇家园林中最早设置的买卖街,当属畅春园买卖街,其大致位置在今天海淀体育中心南部。按照清代畅春园复原图所标注的范围,我寻到当年畅春园南宫门所处的位置,但除了高楼大厦外,没有任何踪迹可寻。
畅春园是清廷入关后兴建的第一座园林。康熙二十三年(年),康熙帝南巡归来后,对江南景致颇为青睐,故在西郊海淀镇西北部明神宗外祖父李伟的清华园(非今清华大学之清华园)旧址上,仿江南山水景致营建,历时6年告竣,被誉为“京师第一名园”。
据清《日下旧闻考》记载:在畅春园西路北端“集凤轩后河桥西为闸口门,闸口北设随墙,小西门北一带构延楼自西至东北角上下共八十有四楹”,其中包括雅玩斋等。从建筑形式和名称上推断出这是一条典型的京城市井风格的街市店铺。《畅春园史话》称:“畅春园是年清朝康熙皇帝南巡归来后启建。其西路买卖街有玩芳斋、买卖街、无逸斋、菜园、关帝庙、娘娘庙、凝春堂、蕊珠院等景点。”因畅春园消失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这条买卖街的建筑规模,甚至连大致的位置也无法确定。
由此沿北四环路东行不远,便来到海淀桥。向南而行,便看到“苏州街”的路标。查阅一下随身携带的清末地图,大致能看出位于畅春园南宫门外苏州街的走向。
据《畅春园史话》记载:“(万寿寺)之西路北设关门内有长衢列肆,北达畅春园为万寿街,居人称为苏州街。”而《三山五园考略》则记载:“(万寿寺)寺西城关为万寿街,俗称苏州街,两行列肆,全仿吴中(苏州)。旧传太后喜苏州风景,建此仿之。”
由此可知,这条苏州街建于乾隆二十六年(年),是乾隆皇帝为崇庆皇太后庆祝七十寿辰而建,规模最大,原长三里,到了乾隆末年已经扩展到十几里长。建筑风格上,是仿照江南市肆风格而建,所以称“苏州街”。“街市有酒楼、方亭、平台、更楼、花台、庙宇、村庄土房,山上种植松柏,并添筑灰土墙九百丈,在万寿寺西侧设关门。”清代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魏之琇曾到此寻游,并赋《苏州街》诗:“楼馆青红百货俱,水村山郭似姑苏。小人近市真堪美,翻作人间大隐图。”
嘉庆末年,万寿寺庙会期间,皇帝准许乡民在苏州街自由设市,苏州街由禁地逐渐变成公共市场,但部分建筑尚存。咸丰十年这条苏州街与圆明园等皇家御园一起被毁,此后沿着该街的大致走向形成一条乡间大道。北起海淀镇,南至万寿寺,长十余里。
我沿着苏州街一路向南,只见街的东侧为中关村西区的高楼大厦,西侧有些临街店铺。不多时来到地铁10号线苏州街站,该站因地处苏州街中段得名。沿着路标所指示的方向,继续向南走,经过人民大学西门、万泉庄桥,再向南不远,便来到苏州桥。这里本称三义庙,因修建三环路时在此建桥,且位于苏州街故道上,故称苏州桥,地铁16号线在此设苏州桥站。
由此再向南,沿着西三环辅路而行,走了30多分钟,便来到万寿寺的西侧,按史籍记载,这里是当年苏州街的南端。一路上走走停停,除了路口处可看到“苏州街”路标外,当年苏州街的景致已无踪迹。
圆明园
两条买卖街均已无踪只有趣闻轶事在流传
圆明园内曾有两条买卖街,史籍中有所记载。
从圆明园遗址公园东南门入园,一路向北,走过一座石桥,便来到牡丹观赏区,其北侧是圆明三园之一的长春园含经堂。按照清代圆明园所绘制的地图,我走到乾隆年间在含经堂东侧所置买卖街的位置。
据《圆明园沧桑》记载:含经堂建筑群于乾隆十二年(年)已大致建成。其街景是按照京城街市修建的,因弘历第一次南巡是乾隆十六年(年),所以对江南姑苏的街市景象还没有直观的了解,故当时修建的买卖街,没有太多的姑苏街市元素。
这条买卖街为单面长排临水的铺面房,东西走向,长约米,有店铺数十家,以小饭馆居多,可谓是“小吃一条街”。据传当时有饭铺28家,其中含经堂东侧的铺面房共有10座40间,各具风味。
在此寻访了十几分钟,没有见到当年街市的遗迹,于是向一位老人打探,没想到老人竟对这个买卖街有所了解。原来他是圆明园东北面的正白旗人。他说含经堂买卖街就在眼前这个河堤西侧,临水而建。据传,乾隆皇帝最喜欢逛这条买卖街,因为有许多御膳房里没有的民间风味小吃。而街上餐馆掌柜的和伙计都是开街前,临时从京城里各酒家选来的嗓门洪亮、口齿伶俐的角色充当。每当乾隆圣驾经过这里,就能听见“店小二”高声报菜名儿、掌柜的噼里啪啦打算盘的声音,尽显生意兴隆之景致。道光年间买卖街逐渐荒废,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焚毁,如今已无踪迹。
道别了老人,我沿着林荫路向西而行,绕过福海南侧,再向北一转,就来到圆明园同乐园旧址。这里曾有一条买卖街,是“三山五园”中最早修建的苏式商业街,因紧邻同乐园而称同乐园买卖街。
有学者考证,同乐园买卖街至迟在乾隆九年(年)的《圆明园四十景图》上已经出现。也有学者考证,这条苏州街建于乾隆二十六年以后,即乾隆南巡之后。《南巡秘记》记载:苏州街“乃辟圆明园之东偏仿苏杭列廛形式建筑,为市街,以资买卖。每年新岁半月间,为尤盛,此园取名同乐,在福海之东,绝似苏州观前街及金陵三山街、杭州大街等处景象,其间肆廛鳞次栉比”。《圆明园史略考》则称:“(乾隆)二十六年春二月,帝奉太后西巡,幸五台山。三月至正定阅兵,至平阳淀行猎还京师。……又于同乐园设买卖街。”
这条苏州街主体为南北向,中间有河流过,河上架设双木板踏跺桥,名双桥,长街由此被分为双桥南街和北街,向北延至舍卫城南则形成基本对称的东西二街,共同组成街市格局。其中南北街总长超过米,东西街则很短,但街巷为笔直的通衢。
该街一年只开三次,即元旦、端午、中秋三大节。开市时,各商店大门敞开,货架橱窗上摆满了各种商品,门类齐全,琳琅满目。由太监装扮成店主、游商、伙计、居民、驿卒、推车夫、挑夫、小贩、摊主,以及说书的、耍杂技的艺人,划拳行令的酒鬼,喝茶聊天的文人,俨然如井市街景。
据传有一年金秋,乾隆传旨,八月十二日赐近臣在这条买卖街上的“听雅轩”看承应戏《霓裳献寿》。众臣一听就明白了,这哪儿是请我们听戏呀,是让我们进献寿礼,因为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的寿日,即“万寿节”。到了八月十二日,众臣早早来到戏楼,将自备的寿礼一一奉上,乾隆是龙颜大悦。
只可惜年英法联军洗劫、焚毁圆明园时,这条苏州街也随之被毁。
在此寻访,未见街市遗迹,却看到一块路牌上写着“同乐园买卖街”字样。走进一看,上面以中英两种文字简单介绍了同乐园买卖街,还附有一幅清代同乐园买卖街景致图。按照路标所知,我来到这条买卖街北端的舍卫城旧址,但只有基址。此处也有一块路牌,清晰地标注着买卖街所处的位置。于是向一位园林工人打探同乐园买卖街的具体位置,他说就在眼前这条南北走向道路偏西一点儿。
静宜园
建筑规模最小的买卖街店铺基址清晰可寻
静宜园,即今香山公园,元明时已辟为宫苑,清代康熙皇帝在前朝旧行宫基础上改建成香山行宫。乾隆皇帝即位后加以拓展,建成大大小小的园林景观80余处,并赐名“静宜园”。
寻访静宜园买卖街,幸有一位在香山公园工作的朋友相伴。我们从东宫门入园,随后向左而行,沿着山路走过静翠湖、翠微亭,便走近香山寺。
朋友介绍说,静宜园买卖街处于该寺山门前两道牌楼之间,是西郊“三山五园”中建筑规模最小的买卖街,长不足百米。街上设有山神庙、财神庙、龙王庙及福寿斋、馨远斋、万兴号、鉴古斋、天馥斋、广源号、万顺号等十多家商铺。因地处山脚下,更有山村野趣,所以颇受乾隆皇帝的青睐,驻跸静宜园时,便令“开街”,随后带着嫔妃以“逛街”为乐。
据传,有一天,乾隆皇帝带着最疼爱的固伦和孝公主(十公主)来到买卖街。乾隆进了一家茶馆,品茶观景,公主走进一家古玩店,相中了一对玛瑙手镯,便花十两银子买了下来。不多时,乾隆与公主碰了面,看到她手上戴着的手镯便问是什么货色、多少钱买的。公主如实说了。对珠宝玉器颇有研究的乾隆看了看手镯,断定这是假货,便找到那家古玩店。“掌柜的”一见圣上驾到,慌忙跪在了地上,说这对手镯不是什么玛瑙,是三日之前在御园外花五纹银买的一对普通玉手镯,带进来想在买卖街上赚几个钱,没想到被公主买走了。乾隆皇帝闻听又气又恨,厉声呵道:“以次充好,欺客诈财,实属可恶!”遂令人将太监假扮的这个“掌柜”重打四十大板后轰出静宜园。
可惜静宜园于咸丰年间遭到英法联军浩劫,大部分建筑被毁,买卖街也未能幸免,荡然无存。
说话间,来到路边竖立着的一处山石前,上刻“香山寺买卖街”几个字,下面是文字介绍,再下面是买卖街复原图,标注着每一家店铺的名称及山神庙、龙王庙的位置。
朋友介绍说,这是几年前复建香山寺以后,按照历史原貌,复制了这幅买卖街分布图,从中可以看出当年商铺所处的具体位置及店铺字号名称。
由此往前,是一座高大的牌坊,上书“京师之冠”四个大字。朋友指着牌坊左右的一处处平台介绍说,这些就是当年买卖街店铺的基址,可以看出每个店铺面积的大小。
穿过牌坊,多处店铺的基址清晰可见。其中一处基址旁的石头上刻着“庆春楼遗址”几个字。另外两块石头上刻着“山神庙”和“龙王庙”,不用说,因是两处庙宇所处的位置。
朋友还介绍说,而今香山公园东宫门外仍有称“买卖街”的街巷,长约一里,是从静宜园内“买卖街”演化而来,形成于民国时期,为香山两条文化街之一。
颐和园
后溪河苏州街得以复建
万字河苏州街旧址可寻
颐和园,初称“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年)重建,改称“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年)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年大体恢复修建了主要建筑。
清漪园时期有两条苏州街。一条位于万寿山后河两岸,全名为万寿买卖街铺面房,也称万寿买卖街、后溪河苏州街,俗称苏州街。一条位于万寿山西麓石舫北侧,称西所买卖街或万字河苏州街,又称小苏州街。
从颐和园北宫门入园,前行几十米,是一座三孔石桥。站在石上向左右观看,苏州街的景致尽收眼底。
这条买卖街以正对北宫门的三孔石桥为中心,横贯东西,是一条模仿苏州水乡城镇建造的“两河夹一街”形式的宫廷商肆,长约米,曲折蜿蜒的湖两岸上,70余座余间铺面鳞次栉比,以河当街、以岸做市,别有景致。
该街从乾隆时建成,存在了近百年时间。咸丰十年所有铺面建筑都被英法联军焚毁,留下的只是颓垣断壁。光绪年间曾两次修复御园,但因财力不足没有修复。一直到年,以恢复清漪园时期景观为目的,历时4年进行复建,大致恢复了清代的建筑格局。年9月对外开放。
从售票处进入苏州街,我沿着西南侧蜿蜒的湖岸,按顺时针方向而行。第一家店铺名为兰馨楼,由此向西,依次为恒升号、集锦楼、怡古斋、登云斋、细香铺、瓷器店、吐云号等店铺。
行至最西段,走过一座吊桥,来到河的北侧,第一家店铺名为恒泰号,由此向东,依次为官车铺、辐辏号、川菜铺、百味馆、元吉楼等。
从石桥下穿过,来到河的东北侧,第一家店铺名为玩古斋,由此向东,依次为妙化斋、织布所、如云号、烟袋铺、皮货庄等。转到东北角,再往东走,有风筝铺、老针铺、三义厚、日升号等。走过一座吊桥,就来到河的东南侧,有音器铺、同顺和、颜料铺、集彩斋、糖点铺、采芝楼等店铺。
在苏州街上走了一大圈,最吸引我的是古色古香的字号牌匾和楹联,颇有艺术性。而与几位“掌柜子”攀谈中,了解了不少有关这条买卖街的轶闻趣事。
离开后溪河苏州街,我向西而行,前去探寻位于万寿山西麓的万字河苏州街。
半个小时之后,我来到石舫北侧,这里西临万字河和西所,乾隆年间仿照江南水街的形式,以“前街后河”布局,兴建了一条买卖街,又称小苏州街。其规模虽比不上北宫门内后溪河买卖街,但其以西山、西堤秀色为背景,也算得上独得奇妙。
该街曾有店铺20余家,据传乾隆皇帝乘龙舟畅游昆明湖后,便到此逛街。可惜这条商业街于年被英法联军焚毁。慈禧重修御园时因财力不足仅修复了个别建筑,这条买卖街没有复建。
寻游于此,虽已没了昔日街市的景象,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东侧仍有店铺的景致,像是在旧基址上兴建的,附近还留有五圣祠、延清赏楼、小有天、斜门殿、穿堂殿、宿云檐、大船坞等建筑。
供图/户力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