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香山路程图首现荣宝秋拍,或为慈禧太后
TUhjnbcbe - 2022/10/25 20:42:00

在北京西北郊的香山上,坐落着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之一,即清代著名皇家园林静宜园。静宜园是五园中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皇家避暑胜地。年,乾隆皇帝命人扩建香山行宫,次年完工,命名为静宜园。但年,静宜园被英法联军焚毁,三山五园付之一炬。年,清政府对颐和园进行重建,由雷氏家族主持对静宜园进行了小规模的修复。年,八国联军再次入侵,静宜园又一次历经劫浩,随之荒废。

11月24日,“名园号静宜——清内府舆图《香山路程图》”学术沙龙在北京举办。沙龙以即将现身北京荣宝拍卖秋拍的古籍《香山路程图》为背景,特别邀请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翁连溪,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倪葭,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教授李溪、北京荣宝拍卖典籍部经理李林昊四位嘉宾,围绕其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展开研讨。

清宫廷彩绘本《香山路程图》。主办方供图。

清宫廷彩绘本《香山路程图》由清代宫廷绘画机构如意馆绘制,为光绪皇帝、慈禧太后御制并御览之物。它不仅准确地记录了当时的地理信息,而且按照传统山水画绘制,颇为罕见。从清代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以及各种史料来看,地图测绘和宫廷绘画都是受皇帝的旨意绘制的,有着十分严格的舆图图绘制度。按照《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记载,“地图制作步骤”和“绘画制作”标准近似,根据奏折里的要求筹划并进行制作的,过程非常严格且系统化。

17世纪,西方传教士带来了新的制图方法。在此基础上,清代组织经纬度测量和三角测量,先后绘制了《皇舆全览图》《皇舆全图》《内府舆图》,是中国地图学的重要发展时期。当时的舆图分为四种绘制方法:形象画法、符号法、计里画方法、投影经纬法。《香山路程图》属于形象画法,突出描绘御路、桥梁、村镇、津渡、驿站、塘铺、衙门,每段道路皆注记里程,反映了古今交通道路的传承与变迁。图中以山脉、河流、城池、建筑为基本要素,着重绘出联系城镇间的道路,以体现沿着道路行进时向两侧观看的亲身体验。

《香山路程图》中的“静宜园”。主办方供图。

沙龙上,翁连溪表示,《香山路程图》传袭清代中期《康熙南巡图》之构图,是目前国内仅见的清内府彩绘舆图的线装本,可以开辟另外一种装潢形式。他同时指出:“此书清楚地为观者复原和展示出当时的建筑形式,人文地理,甚至是优美的环境,不但具有文献与资料性,也是一件极具学术和艺术欣赏价值的宫廷艺术珍品。”

《香山路程图》中“历代帝王庙”。主办方供图。

静宜园的园林布局有别于其他园林,景观以山为主,景点分散于山野丘壑之间,包括内垣、外垣、别垣三部分,占地约公顷,是一座以自然景观为主、具有浓郁的山林野趣的大型园林,园内大小建筑群共50余处,年,又建成昭庙,是静宜园全盛时期。

李溪认为,《香山路程图》很可能是慈禧太后出行随身携带的“旅行指南”,“图中包括静宜园在内的一系列皇家园林,因此该图不仅属于皇帝、北京,更是属于来自全国各地进京做官的文人大夫。”倪葭则指出,此书的作者应该在早春时节中的某个清晨出发,描绘一路上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北京城景象。在不少细节中,都能看出画家绘图之用心。

《香山路程图》的线路目录(部分)。主办方供图。

因为两次浩劫,静宜园原有的建筑物除了见心斋和昭庙之外,都已荡然无存。从这个角度而言,《香山路程图》不仅是珍贵的当时时代留下的图像与文字史料文物,对研究北京的城建史,三山五园的建设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水利、绘画等研究价值,对进一步研究中国近代绘画史以及地图史也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根据《香山路程图》描绘的多处地点及建筑,如神机营、光明殿、颐和园、海军衙门、万寿宫、紫竹院、新建宫门等,根据修建与被毁时间节点,可知此图应是年颐和园新建宫门之后,年海军衙门裁撤之前,颐和园二次修毕时所绘。对此,李林昊说:“荣宝团队把《香山路程图》当中所有景点都做了详细分析,梳理建筑的建成、兴盛、遭受掠夺、焚毁再到重建的过程后,将《香山路程图》绘制时间精确到年-年之间。”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重明

校对丨赵琳

1
查看完整版本: 香山路程图首现荣宝秋拍,或为慈禧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