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长河的历史记忆
紫竹院公园的湖历史很悠久,曾经是个自有水源的湖泊,并且曾经是古高粱河的唯一水源地。
据史书记载,古高粱河上源即紫竹院公园湖泊的前身。
这条河的流向正如《元史》记载:“自昌平县白浮村开导神山泉,西南转,循山麓,与一亩泉、榆河、玉泉诸水合,自西水门入都,经积水潭为停渊,南出文明门,东过通州至高丽庄入白河。”
《析津志辑佚》载《高梁河诗》云:“天上名山护北邦,水经曾见驻高梁。一觞清浅出昌邑,几折萦回朝帝乡。和义门边通辇路,广寒宫外接天潢。小舟最爱南薰里,杨柳芙蕖纳晚凉。”而由清漪园南端绣漪桥至高梁桥这段流经紫竹院地区的河道被称为南长河,简称长河,又名玉河、御河。
长河紧临紫竹院公园北有一闸口,名为广源闸,位于紫竹院与万寿寺之间。广源闸在郭守敬主持的白浮泉引水工程中是一座重要水闸,是节制通惠河之水的关键。闸桥落下时,闸东水深不满一尺。提闸之后,船只可从河面行驶而过。元代的广源闸由上闸和下闸两部分组成。上闸是今天的广源闸,下闸现已无存。
元代皇帝非常重视高梁河水的环境保护,因为这里是元代积水潭码头的上游,也是离宫万宁宫的上游。高梁河水的清洁度直接影响大都城用水安全和皇宫、离宫的用水安全。元代皇帝下令严禁污染河水,以至河中洗手也被认定违法。
据传,广源闸处在明代时应为码头或皇家船坞,称广源闸别港。《析津志》云:“广源闸别港,有英宗,文宗二帝龙舟”。如今,具体位置不可考。根据样式雷图档考证,紫竹院行宫有清代码头两处,东侧为乾隆朝建,西侧为光绪朝建,此时的行宫名为福荫紫竹院。
康熙年间在西郊建成常年居住的离宫畅春园以后,康熙皇帝经常往来于京城皇宫和西郊御园之间。于是,康熙皇帝开始了疏浚长河的工程。
乾隆时期更是对河道进行了大规模修建,将其建为长达12公里的皇家长河御道。为了方便中途休息和进餐,还在长河沿岸修建了几座行宫:乐善园、倚虹堂、万寿寺以及紫竹院行宫。
乾隆在此地亦修建了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并另在寺西侧修建了行宫。
如今,游客赴紫竹院公园流连澄鲜湖畔时,便可随之赴行宫感受这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还有那一份古今交融的园林之美,定是让您深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