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始于汉朝。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
香日、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相传,每年的这个夜晚,
织女与牛郎会在鹊桥相会。
所以七夕只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
并不是这样!
在古时,七夕主要是乞巧、许愿的节日,
相当于一个女子大型祈福节日。
如今的七夕节
已经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许多新人都选择在今天登记结婚
民政局的婚姻登记处里人满为患
新人的脸上满是笑容
“狗粮”的气息都要溢出屏幕了
01:58在北京城里
藏着两处由皇帝下旨
与七夕相关的景观
您还真不一定知道!
01
天安门两侧的牛郎、织女桥
天安门东侧南池子皇史宬南侧菖蒲河上有座“牛郎桥”,西侧南长街南口券门内有个“织女桥东河沿”,两处景观都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
明永乐年间,在承天门(清顺治年间改称天安门)东侧,即金水河下游菖蒲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桥,名为“牛郎桥”。在承天门西侧,即金水河上游玉河(御河)上修建了一座小桥,名为“织女桥”。
承天门左右因何要修建“牛郎桥”和“织女桥”呢?据传是永乐皇帝传下的旨意。原来朱棣自比天上的玉皇大帝,将皇宫比做天宫,将承天门前的金水河比作天河,将金水桥视为“鹊桥”,而承天门两侧各建的小桥,意为“牛郎”和“织女”,遥遥相望,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20世纪初,打通南池子大街时,牛郎桥被改建,六十年代菖蒲河被改为暗河,并建成马路,牛郎桥随之消失。年恢复菖蒲河景观,并重修了牛郎桥。同样是在20世纪初开辟新街时,将玉河改为暗沟,织女桥基被埋入地下,如今只留下“织女桥东河沿”这一地名。
02
昆明湖边的铜牛与耕织图
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铜牛,而湖西岸玉带桥的西边则有一处名为“耕织图”的建筑,关于这两处景观的由来,说法不一。
一说清乾隆十五年(年)初建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时,乾隆皇帝自比为玉皇大帝,要把御园修成“天上人间”,昆明湖好比天河,湖的东西两侧的铜牛和“耕织图”景观分别意为“地上有牛郎”和“天上有织女”,遥遥相望,到了七月初七才能相见。
二说修建清漪园时,乾隆皇帝效仿汉武帝习练水军之昆明池,按照“左牵牛右织女”的布局造景,最初想设置两尊三米高的石雕人像,后又感觉不妥。于是采取寓意于景、藏而不露的手法,改为昆明湖东岸设置铜牛,西岸修建“耕织图”。
三说昆明湖设置铜牛实为镇水之意。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时,借鉴大禹治水时以铁牛镇水的典故,在昆明湖东侧设铜牛。
在七夕这样一个诗意的节日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都留下了浪漫的诗篇
快来看看有哪些是你耳熟能详的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唐·李商隐《七夕》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李清照《行香子·七夕》
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堕星河转。
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
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宋·苏轼《菩萨蛮》
牛郎织女的故事传诵千古,历久弥新。如今人们愿意追随、渲染、感受节日的美好,不仅是因为七夕浓郁的浪漫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有对七夕传说中含蓄、内敛的美好意境的向往。
在七夕节这一天,愿天下的有情人都终成眷属,爱情故事没有阻碍,没有忧愁。
愿爱相随
永无分离
来源:综合BTV新闻、央视新闻、北京晚报
编辑:陈芃萱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