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信息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颐和园有个清华轩,藏着许多往事
TUhjnbcbe - 2022/12/25 22:56:00

笔者在研究颐和园山后某个村庄志的时候,发现清末民国期间有一个闻名乡里的炸糕摊档,档主人本名李振铎,外号“炸糕李”,他制作的炸糕香糯甜软,名声传到颐和园里,据说慈禧品尝后受到好评,御膳房便准发他“腰牌”(通行证)一块,凭此进入颐和园现场制作炸糕,供包括慈禧在内的住客享用。

说是他的炸糕摊子放在清华轩前的小石桥上,但笔者实地考察发现,清华轩前并无甚小石桥,而门前有小桥的是距离清华轩甚远的养云轩,这个位置离皇室及大批侍从的住地位置颇近,他置放摊子于此更为合理。

那么,清华轩里里外外,到底有什么呢?

清华轩里有“三宝”

清华轩院子里面倒是有石桥,但作为封闭的四合院,炸糕李是不可能进入这个园子的。

清华轩里面不仅有石桥,有一个小小的圆湖,还有东跨院一方巨大的石制卧碑,这“三宝”是乾隆清漪园时期留下来的文物。年英法联军劫掠清漪园时,小湖、石桥、石头卧碑不怕火烧,砸毁也费劲,又没啥价值,故保留了下来。

我们今天看到的颐和园基本为光绪年间重建,细算起来,历史也就过去年,而其前身乾隆所建清漪园时期的文物已寥若晨星了。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曾短暂居住清华轩,他注意到东跨院的卧碑,并意识到乾隆碑文所载内容非同寻常,便指示园方一定多加保护。今天我们看到的卧碑,有碑亭罩护,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风化侵蚀,是整个颐和园体量最大、镌刻碑文最为丰富的乾隆石刻碑,文物价值及历史考据价值皆珍贵。

乾隆建造清漪园时,核心建筑就是位于万寿山南麓中轴线起点的大报恩延寿寺。这是他为母亲崇庆皇太后六十寿辰敬建,时为乾隆十六年(年)。这座辉煌的寺院从山下一直建到山顶,共五进,最高点即为佛香阁与智慧海,历时数年完工。

当时乾隆看到寺院西侧还有空地一方,便建起了与寺院相配套的罗汉堂,供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的样貌是仿杭州西湖净慈寺内罗汉的样子,香面彩塑而成。罗汉大小从高30厘米至50厘米不等。罗汉堂东、南、西开三座门,南门“华严真谛”,东门“生欢喜心”,西门“法界轻微”。

慈禧建了清华轩

年,英法联军焚毁了佛香阁、大报恩延寿寺,罗汉堂也被付之一炬。慈禧太后重修颐和园时,修复了佛香阁。而没有重建原大报恩延寿寺,只是改建成了今天的山前主建筑——排云殿,在罗汉堂旧址上建起了今日的清华轩。

清华轩为二进式四合院,大门为垂花门,前檐为实塌门,后檐为四屏门。进入垂花门两侧各为八间的抄手游廊,分别与前院东西配殿相连接。

进入垂花门正对着的是小湖,在佛教上的说法是一个八角功德池,上跨单孔接引桥,池水代表佛教的“八功德水”。

走过接引桥,正对着的建筑就是清华轩主殿,面阔五开间,前后出廊,有时公园管理方会展出颐和园老照片,供游客参观。但并不定时,这也是清华轩时而开放、时而不开放的原因。两侧各有两间耳房;东西配殿均为五开间,前出廊,并各有十四间游廊与清华轩主殿及后院配殿相通。后院较前院稍小,正殿为五开间,前出廊,两侧分别有两间耳房。有东西配殿三开间,前出廊,配殿北侧均有三间拐角廊与正殿相通。

除却前后两进院落,后院还带着一个小型的东跨院,其中北房三间,房前即是三开间碑亭,坐西朝东,亭内即是卧碑,四面均有碑文,分别是乾隆御制“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记”“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和“西师诗”。

卧碑四面刻“文章”

相对于慈禧时期,原来罗汉堂里的卧碑成了清华轩里的“前朝”文物,虽说是石头制,但当年周边建筑均为木质结构,烈火熊熊,卧碑一米厚的碑帽经大火炙烤,全都炸裂,上面的雷纹图案残损并部分消失,但好在卧碑其他部分损失不大,算是保存尚好了。

此碑形制庞大,用的是产自京郊房山大石窝的艾叶青石,碑身四面阴刻乾隆帝御笔,西面为与佛教相关的《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东、南、北三面则为炫耀平定新疆准噶尔部大捷的诗与文,东面为《西师诗》,南面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记》,北面为《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记》。这四面“文章”的镌刻日期排列有序。

最初,这方卧碑就是纯粹为配合罗汉堂的,《万寿山五百罗汉堂记》全文字,分总论和十个分论,讲述乾隆建造罗汉堂的缘起:在乾隆辛未年其南巡至浙江,看到云林、净慈等寺院皆设有罗汉堂,回京后便也造罗汉堂并依据佛经所载,给园内景致命名为衹树园、狮子窟、须夜摩洞、摩偷地、兜率宫陀、功德池、旃植林等境界。落款时记本文做于乾隆丙子(乾隆二十一年即年)夏六月,“五百相好成矣久矣”。五百罗汉像早已做成并安放,相关部门奏请皇帝御制文章勒石以记,乾隆于该年六月做文,转年即乾隆二十二年(年)夏天,刻碑完工。

袁克定在此住了12年

清华轩虽以四合院形制适宜居住,但其居住用途被废弃。据说慈禧太后曾经想把自己的寝宫设在排云殿,所以起初清华轩改成具有居住功能的四合院,但传闻说她在排云殿住过一夜,很不安稳,便对这曾经的前朝佛寺所在地敬而远之。

于是,慈禧的起居寝宫放在乐寿堂一直不变,其身边侍从便围绕乐寿堂而居,如李莲英住在乐寿堂东跨院的永寿斋,而出乐寿堂的西侧便有养云轩,供那些随行的嫔妃、格格、命妇,甚至宫廷女官等居住。

民国期间,颐和园向市民开放,但票价很贵,能来游览的阶层都是北平的中上阶层,普通百姓难得近览园林景色,园方为了拓宽经营,便出租园内房产补充收入。自年卢沟桥事变北平被日本人侵占后,袁世凯长子袁克定便入住清华轩,直至年春天离开。

袁世凯死后,由袁克定主持分配各房遗产。据说,他得到的东西最多,但经不住挥霍奢侈,坐吃山空,财产渐渐散失。到年3月他被请出清华轩时,他已经付不起拖欠的租金,只得用文物作抵押。

袁克定被请出清华轩时已年过七旬,老、贫、病,只剩下原配夫人和一个老用人跟着,他的表亲张伯驹收留他并一直接济他直到他去世。

年3月,北平城还是乍暖还寒的日子,在颐和园里赁住12年的袁大公子终于被请走,他可能没有来得及看到园子里正在苏醒的春色。3月26日,毛泽东等进入乐寿堂权作歇脚,匆匆半日估计也没有闲情逸致去欣赏乐寿堂初绽的玉兰。今天我们可以想象那一幅历史场景:毛泽东、袁克定一进一出颐和园,革命领袖与旧时代军阀遗族的擦身而过,标志着一个地覆天翻的新时代的开启。(顺益兴四合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颐和园有个清华轩,藏着许多往事